畫完自己的笑臉,再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個下午,魯魯(化名)畫了7張笑臉。和魯魯一樣,“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那天,云南省保山市昌寧縣大田壩鎮(zhèn)文滄村的孩子們畫了一張又一張笑臉,開心極了。
這是團云南省委駐文滄村工作隊結(jié)合首個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專門為孩子們舉辦的“揚起笑臉 擁抱陽光”心理撫慰活動。參加活動的大多是村里的留守(困境)兒童。
高度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從1995年起,大田壩鎮(zhèn)文滄村就是團云南省委掛鉤幫扶地,至今,團云南省委先后派出機關干部49人次來這里,籌集投入各類資金2600多萬元,支持當?shù)匕l(fā)展。
00后戚瀟是團云南省委在文滄村最年輕的駐村隊員。村里的孩子把她當作大姐姐,很愿意和她分享心里的愿望,一些孩子常常告訴她“想要媽媽多陪陪我”。
今年春節(jié),趁著在外打工的父母回家,駐村工作隊走村入戶,為他們拍攝全家福。照片沖洗出來后,每個人都愛不釋手。陽陽(化名)指著照片一遍遍對外婆說:“這個是我,這個是你,這個是媽媽。”
“對留守兒童來說,情感呵護和物質(zhì)關愛都重要。”戚瀟說。
保山市側(cè)耳傾聽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劉春杉和同事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長年缺少關愛和陪伴,面對現(xiàn)實困境,缺乏情感傾訴對象,會產(chǎn)生自卑、不自信、孤僻、無力感等,容易將眼前的困境歸于自己的不幸,缺乏安全感,從而產(chǎn)生人際交往障礙。
該中心是駐村工作隊通過購買社會服務,在文滄村為留守(困境)兒童提供陪伴和支持的社會組織。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是他們服務的一項重點。在“揚起笑臉 擁抱陽光”心理撫慰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聽講座、畫畫、游園、心靈抽獎,了解面對心理問題的正確態(tài)度,掌握心理自我調(diào)適的方法,并發(fā)現(xiàn)自己在團隊合作中的自我能量。
“我們希望孩子接納自己,接納爸爸媽媽外出打工的家庭現(xiàn)狀,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劉春杉說。
打通精準服務“最后一公里”
“青蝸牛”流動教室是昆明市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關愛留守兒童的品牌項目,2016年至今,已在昆明33所鄉(xiāng)村小學開展121期志愿服務,服務農(nóng)村留守兒童4700余人。2023年,“青蝸牛”流動教室被寫進《昆明市青年發(fā)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
冰冰(化名)是“青蝸牛”流動教室服務過的一名留守兒童,他沉默寡言,學習成績不好,與同學的關系也不好,有時還會動手打同學。在一次上山撿柴的活動中,同學們捆的柴很亂、容易散開,而冰冰捆的柴整整齊齊、結(jié)結(jié)實實,在社工的鼓勵下,他幫其他同學捆好了柴,得到了大家的感謝,冰冰特別開心。之后,同學們不再排斥他,他和同學一起打籃球、玩耍,再也不動手打人。后來,社工通過家訪中得知,冰冰雖然性格孤僻,在家里卻非常懂事能干,是做家務干農(nóng)活的小能手。
在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益家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朱愛萍看來,認識自我、探索品質(zhì)、發(fā)現(xiàn)優(yōu)點,從而調(diào)整情緒、緩解心理壓力、增加自信,為學習和生活打氣助力,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耿馬益家是團耿馬縣委孵化培育的社會組織。2023年7月,他們在耿馬縣賀派鄉(xiāng)芒底村大地山易地搬遷點建立了12355綜合服務站。朱愛萍介紹,對新環(huán)境適應不良、父母外出務工、學業(yè)壓力、陌生的人際關系等,使易地搬遷點的留守兒童面臨社會融入難的問題。為此,他們多次在搬遷安置點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團輔、青少年權(quán)益維護、法治宣傳教育、周末陪伴等活動,同時提供個案服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留守兒童的焦慮情緒。
“12355服務臺是共青團延伸工作觸角、直達基層群眾的重要載體。”團云南省委的一位負責人說,12355服務臺通過立足基層、扎根基層,在基層為青少年排憂解難、化解矛盾,打通了精準化服務“最后一公里”,為共青團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經(jīng)驗。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5月團云南省委下發(fā)的《共青團云南省委青少年心理健康護航三年行動方案》中就特別指出,在兼顧全體青少年的同時,要重點關注農(nóng)村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困境青少年等群體,加大物質(zhì)層面與精神層面的關心關愛力度。同時,還出臺了《云南省12355青少年服務臺提質(zhì)擴面工作方案》,以項目申報形式對各級12355服務臺建設給予支持。
2023年11月,團云南省委下發(fā)《云南共青團關愛服務留守兒童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為將計劃落到實處,云南各級團組織在當?shù)攸h委、政府的領導下,積極融入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廣泛培育帶動社會力量,挖掘整合工作資源,推動形成強大合力。
今年4月,團麗江市委啟動“‘號’伴‘童’行”結(jié)對關愛留守兒童活動,52個青年文明號集體“點對點”幫扶全市5個縣(區(qū))的10個“童心港灣”,常態(tài)化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工作。
在文滄村,駐村隊員為全村32名留守兒童和5名困境兒童制訂了詳細的信息檔案和幫扶措施,建立了家長微信群;在文滄完小投入4萬元改造升級了“童心港灣”“希望小屋”,作為學生的活動場地;文滄完小校長擔任留守(困境)兒童“校內(nèi)總代理家長”,班主任擔任“校內(nèi)代理家長”,時常與家長溝通,讓他們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
幫助孩子開闊眼界,找到努力方向
在青年委員、青企協(xié)會員的幫助下,文滄村留守(困境)兒童的42個“微心愿”得以實現(xiàn)。其中,為了鼓勵“想當飛行員”的成成(化名)實現(xiàn)夢想,愛心人士送來一套飛行員制服。成成迫不及待地穿上,興奮了許久。
“我們設計的活動中有一項是職業(yè)規(guī)劃,就是讓孩子們看到未來的希望。”劉春杉說,在山里,騎摩托車的人比開車的人多,因此,村里不少孩子認為長大后修摩托車是最好的職業(yè)。
為打破孩子們的認知限制,社工設計了職業(yè)規(guī)劃、科學實驗、繪本閱讀等活動內(nèi)容,以激發(fā)孩子們探索外面世界的熱情。社工還利用駐村隊員募集來的繪本,給孩子們發(fā)放閱讀存折,半年兌換一次禮物,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為打開留守兒童的視野,讓他們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今年1月17日至22日,在上海市中小企業(yè)技術人才引進服務中心的支持下,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22名小學生參加了“少年尋”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山海情”研學冬令營活動,到上海與許久未見的父母團聚,其中有5個家庭的6個孩子留在上海與父母一起過春節(jié)。6天里,22名孩子參觀了中共一大會址、中國航海博物館、江南造船廠、東方明珠、上海交通大學等,還體驗了“蜂巢塔”高空探險活動。一路上,他們不斷發(fā)出驚嘆,表示“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也來上海發(fā)展”。這正是上海市中小企業(yè)技術人才引進服務中心主任徐建華期盼的效果:“孩子們來上海,既能和父母團聚,又能在他們心中埋下夢想的種子。”
“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前夕,團開遠市委、市教育體育局等單位,組織75名留守兒童乘坐高鐵,從開遠到昆明研學。在云南大學校史館,3D場景復原展現(xiàn)的云南大學百年輝煌,讓孩子們大開眼界;在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耕博物館,孩子們求知若渴,不斷向講解員提出問題。
“研學點燃了孩子們筑夢理想的火花,激勵孩子們用未來引領當下的自己。”團云南省委相關負責人說,“共青團將繼續(xù)統(tǒng)籌發(fā)揮組織、隊伍、陣地、資源等工作優(yōu)勢,把解決現(xiàn)實問題與促進全面發(fā)展相結(jié)合、滿足迫切需求與建設長遠機制相結(jié)合,逐步健全服務留守兒童體系,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