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軍事|汽車|游戲|科技|旅游|經(jīng)濟|娛樂|投資|文化|書畫

當前位置: 首頁 > 養(yǎng)生 > 生活指導 >

老人不聽話全家都害怕 是什么讓老人這么執(zhí)拗

時間:2016-01-13 16:48:57 來源:人民網(wǎng)-健康時報

  小時候常聽父母跟子女說要做個聽話的好孩子,原因自然是聽話的孩子少惹事能省心。當子女長大,父母變老,為人子女也希望年邁的父母做個聽話的老人、享享清福。然而許多老人的執(zhí)拗、倔強,不聽勸說,甚至偏執(zhí)逆反,常常使子女和父母之間出現(xiàn)爭執(zhí),給雙方添上許多焦慮和煩惱。有人調(diào)侃:老人不聽話,全家都害怕!

  老人的執(zhí)拗總是相同的

  前些天,門診中一個朋友抱怨,70多歲的父親在老家感覺心臟有點不舒服,在縣醫(yī)院看了幾次,醫(yī)生說沒什么問題。他不放心便安排父親來北京最大的?漆t(yī)院做了一系列檢查,最后確診都沒什么大問題,也陪父親逛了幾處京城名勝。

  就在訂好票要離京的前一晚,父親又突然感覺胃部不舒服,自言自語“哎……來了一趟北京連胃鏡都沒做”。朋友聽后覺得不妥,就把票退了,做完胃鏡沒問題再安安心心回去。父親一聽,不樂意了,執(zhí)拗堅持第二天一定要回家,堅持“無論你做怎樣的安排,我明天都是要回去的”。票也退了,專家也聯(lián)系好了,本來安排父親做體檢都是請假擠時間,現(xiàn)在費力安排好,父親又不聽安排,讓朋友焦慮不堪,頓感無助。

  類似的“被老人折磨到頭疼”的事情還有很多。有的子女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終于在城市買了房子,便把老家父母親接到城市團聚,讓父母享享福。可是兩位老人特別節(jié)儉,而且太過頭了,整天穿著從鄉(xiāng)下帶來的穿了十幾年的舊衣服,既笨重又不合體,多次勸說老人就是舍不得扔。

  更讓人受不了的是父母們總是特別節(jié)儉,每天總是會買回一些處理的不新鮮的廉價蔬菜和水果,剩飯剩菜不管多長時間了都不讓倒掉,“扔掉太浪費了,你們不吃我自己吃!币晃慌笥训睦霞腋改妇鸵驗槌粤瞬粷崈舻氖o埵2松贤孪聻a,又不去醫(yī)院治療,直到過了一天后,老人真的一點力氣都沒有了,才打電話告訴他們。

  還有的老人迷上了養(yǎng)生節(jié)目,整天忙著吃這偏方、吃那食材,并時不時去參加一些“養(yǎng)生講座”,每次都會買回一大堆“營養(yǎng)保健品”,治病的藥卻不按醫(yī)囑吃,結果病情控制不好,勸急了就說“花自己的錢,你們管不著”。

  有一位80多歲的老母親患有骨質(zhì)疏松、腰椎病變等多種慢性病,可一直不服老,家人不讓她做什么家務,她就是不聽。有一天子女外出后,老母親踩著椅子去曬衣架上取衣服,不慎身子一歪摔倒在地受傷,結果導致股骨頸骨折,住院手術花了好幾萬,回家后臥床小半年,還險些丟了命。

  還有一些老人,常常為了領取一些商家店慶等活動的區(qū)區(qū)幾元的促銷禮品,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都非要去排上很長時間的隊,結果拿回家用處不大,自己身體倒不舒服好幾天;有些老人,沒事兒就喜歡從外面撿回一些可樂瓶之類堆積在客廳和房間,看到小區(qū)里有誰家要搬家了賣二手家電,不管三七二十一,沖著劃算就買上好幾個。

  諸如此類現(xiàn)象在很多家庭都有發(fā)生。估計如果來一個“老人不聽話”故事征集活動,大概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雪片般的信息。就因為這樣一些問題,讓子女不知如何是好。

  為啥老人變得執(zhí)拗

  老人的執(zhí)拗不是一時的,他們年輕時也曾意氣風發(fā),為何年老了,卻開始執(zhí)拗起來了呢?

  一方面,許多老年人看似不愁吃不愁穿,但精神生活不如意。在子女面前的執(zhí)拗、倔強,甚至偏執(zhí),都是因為在情感上對子女不滿意。為人子女平時只顧從物質(zhì)上予以關照,卻很少考慮老人的精神生活。

  還有一些老人的執(zhí)拗,來源于對過去生活習慣的守舊。很多老人是苦過來的,他們曾經(jīng)在艱難的物質(zhì)條件下?lián)狃B(yǎng)孩子,所以即使現(xiàn)在生活很好,他們也很難改變習慣了幾十年的生活方式。

  還有些老人是思維的不更新,比如他們照看孫輩時,還是自己當年撫養(yǎng)子女的那一套,總認為“我就是這么把你帶大的,怎么就不可以這樣帶孫子”。老人忘記了,這已經(jīng)不是自己的子女,而是別人的子女,另外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早已不是當時貧乏年代的背景。

  以父母權威性自居。雖然老人老了,但在他們眼里,子女永遠是自己的孩子,長期以來在子女面前的父母威嚴感,仍然不能丟!拔沂悄愀改福氵得聽我的”,這讓很多也已經(jīng)為人父母的子女,感到別扭。

  另一方面,老人執(zhí)拗,還有子女的責任。我們常常把兒童和老人“物化”,即他們不會被當作獨立思考的人,他們常常會被“安排”。一味的打著“我這都是為你好”的旗號要對方聽話,其實是一種粗暴的干預,最后只會讓老人情緒更加堅定。

  別讓執(zhí)拗傷了親情

  老人怎樣優(yōu)雅地變老,年輕人怎樣和老人和諧相處,成為一門學問。

  對老人而言,要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不斷適應變化了的時代和環(huán)境,遇事多聽子女的建議。

  對于節(jié)儉、家長權威等要有新認識,以前正確的一些觀念未必永遠正確,為了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適度消費要提倡,要學會享受社會進步帶來的益處。對于養(yǎng)生保健要科學對待,不迷信,不盲從。

  對年輕人而言,建議對老人多些理解和包容,平時多和老人交流,多讓老人接觸外面世界的新鮮信息,開闊老年人視野。

  其次,多讓老人講講他們過去的故事,聽聽老人們?yōu)槭裁聪矚g這樣做,比如身體疼了希望怎么樣被對待,是不是擔心回家后沒人照顧,是不是怕給子女添麻煩;遇事多和老人商量,老人感覺自己被理解了,才能夠聽得進去他人的意見。

  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把老人“物化”,做什么決定事先征求老人意見,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使老人觀點不符合當下情況,請和老人講明利害關系,通常老人三思后會做出適合的決定的。

  當然一些老人出現(xiàn)嚴重的認知情感行為方面的反常,甚至是人格的巨大變化,諸如焦慮、抑郁、拾荒癖、囤積癖、被害妄想等,及時進行醫(yī)學檢查和治療。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