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快訊|醫(yī)訊|資訊|頭條|健康|科技|旅游|經濟|娛樂|投資|文化|書畫

當前位置:中華健康網 > 健康快訊 >

用意念“操控”肢體? 新技術給腦卒中患者帶來康復希望

時間:2023-12-11 10:02:2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多年前,天津市人民醫(yī)院迎來了腦卒中神經康復機器人項目的第一位患者——64歲的退休教師時阿姨。彼時,深受腦卒中困擾的時阿姨握筆都成了難事。“母親一輩子站在講臺上教書育人,如今退休了連筆都握不了,她無法接受,每天情緒低落得很。”天津大學助理研究員、博士后張浩至今記得時阿姨子女的這番話。

  在前不久山東煙臺舉辦的第二屆博士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上,張浩帶著“基于腦電采集、處理與分析的神經卒中康復機器人”項目參加了揭榜領題賽道。張浩是該項目的負責人,他帶領的團隊以臨床卒中康復需求為導向,設計開發(fā)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tǒng)。目前,該成果已在多家三甲醫(yī)院開展臨床研究。

  “舉起右手”“動動手指”“向前挪一小步”……在天津市人民醫(yī)院康復科,63歲的腦卒中患者王寶占(化名)頭戴腦電帽,嘗試用意念“操控”四肢,略顯遲鈍。

  張浩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卒中所造成的肢體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個人、家庭以及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在他看來,近年來,以運動想象腦機接口技術為基礎發(fā)展而來的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tǒng)可實現大腦與肌骨控制設備的直接交互,誘導神經網絡連接的重組、修復與增強,對運動功能的重建與康復具有積極意義。

  然而,高性能人機交互所面臨的神經系統(tǒng)層面交互信息復雜難題,使得現有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tǒng)難以對神經信息高效解碼并準確評估康復進程。

  張浩團隊開發(fā)的腦卒中神經康復機器人,是運用腦機接口技術,通過放置在頭皮上的腦電帽檢測大腦發(fā)出的實時信號,實現了腦-機-肌協(xié)同交互,反復訓練強化大腦至肌群的興奮傳導通路,有效促進大腦神經功能重塑,幫助患者運動功能的恢復。

  腦卒中神經康復機器人項目核心骨干成員、天津大學博士后張磊說,相比于針灸、按摩、理療等單一聚焦肢體訓練的傳統(tǒng)治療方式,腦卒中神經康復機器人可以同時訓練大腦和肢體,助力神經可塑性的康復,大大縮減治療時間;谶@種訓練模式,時阿姨經過5個月的訓練,可以工整地書寫姓名。

  張浩介紹,目前腦卒中神經康復機器人仍有亟須解決的難題。針對腦卒中患者的治療,國外是以侵入式手段為主,國內目前主要是以非侵入式為主,“不需要開顱,不需要做侵入式的創(chuàng)傷手術,只需佩戴腦電帽即可”。

  在張浩看來,這同時也帶來了新問題:非侵入式的手段,神經元信號傳導需要通過腦組織、腦脊液、顱骨和頭皮等結構,質量較差。如何將頭皮腦電的信號精度提升至侵入式水平,他的團隊仍在努力探索。他和團隊對創(chuàng)業(yè)充滿了激情:“我們希望以自己所學報效國家,造福人民,實現自己的學術理想。”

(責任編輯:華康)

熱點聚焦

最新閱讀

熱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