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重要細胞之一,了解T細胞如何識別腫瘤細胞、病原體等“敵人”入侵,一直是免疫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對于疫苗研發(fā)及免疫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日前,清華大學張永輝團隊和湖北大學郭瑞庭團隊合作,揭示了T細胞中的γδ T細胞免疫識別機制。該項免疫學重要研究成果9月7日發(fā)表在國際期刊《自然》上。
T細胞分為αβ T細胞和γδ T細胞。αβ T細胞受體(TCR)依賴于目標細胞表面的MHC分子來識別多肽抗原,感知“敵人”的存在。這一概念奠定了眾多醫(yī)療技術的理論基礎。但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γδ T細胞陸續(xù)被發(fā)現在腫瘤、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深入了解γδ T細胞的生物學機制有望拓展醫(yī)學技術應用領域,擺脫αβ T細胞的傳統(tǒng)框架。
在早期研究中,科學家們發(fā)現腫瘤和病原體可以產生一類被稱為“膦抗原”的脂質代謝產物,這些物質能夠激活人體外周血中最大類的γδ T細胞。但這類γδ T細胞如何能感知這些隱藏在靶細胞內部的膦抗原,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2003年,張永輝開始著手研究膦抗原的化學結構。2019年,張永輝團隊的博士生楊云云解析了膦抗原與BTN3A1蛋白胞內段的晶體,從結構生物學的角度證實BTN3A1在γδ T細胞識別“敵人”中扮演重要角色。
“不過γδ T細胞受體對腫瘤及病原體的感知異常靈敏,而膦抗原與BTN3A1的結合強度遠不足以高效激活γδ T細胞。”張永輝介紹,他們團隊的另一博士生袁琳潔在2020年研究發(fā)現,BTN3A1存在“免疫伙伴”BTN2A1。而此次發(fā)表在《自然》上的研究成果,則很好地展示了膦抗原如何像“分子膠水”一樣,促進BTN3A1與BTN2A1在靶細胞內部的緊密結合。
“‘分子膠水’這一自然現象已被發(fā)現30余年,但很少與免疫監(jiān)視關聯。我們的研究表明,這種機制成為一種實現高效免疫監(jiān)視的策略。”張永輝向記者解釋道,兩個蛋白協(xié)同作用,共同參與了對膦抗原的捕獲,因此使γδ T細胞具有“超強”免疫監(jiān)視能力,即使在腫瘤及病原體中只有少量膦抗原,也能夠被高效“鎖定”。
那么膦抗原促使靶細胞內部BTN3A1與BTN2A1蛋白“黏在”一起后,信號又是如何從內部傳導至外部,供γδ T細胞受體感知呢?
為了深入解析這一分子機制,研究團隊采用了一系列實驗手段并得出了結論:靶細胞內部的BTN3A1與BTN2A1結合后,誘導了BTN3A1與BTN2A1胞外表位的暴露,從而有效地與γδ T細胞受體結合,最終實現對γδ T細胞的激活。
“除了靈長類動物外,我們在羊駝這一物種中也捕獲到了膦抗原的‘分子膠水’行為,這對理解γδ T細胞的進化非常重要。”該論文的另一通訊作者郭瑞庭補充道。
“這項研究揭示了基于γδ T細胞的TCR-T細胞療法的快速路徑,就是通過一種藥物分子替代膦抗原,執(zhí)行‘分子膠水’的功能,使γδ T細胞受體能夠高效地識別和攻擊腫瘤細胞和感染細胞,這對于推動TCR-T細胞療法具有一定指導作用。”張永輝表示。
(責任編輯:華康)